踏古牟定 读诗寻胜

作者:普顺尧 日期:2016-02-21 来源:牟定县彝族文献资源库点击:2971  字号: 手机:

扫描微阅读

普顺尧

牟定,有着悠久的文化积甸,也有不少名胜古迹。三清阁、南塔、白塔等历史古迹,遗世独立,流淌着牟定人的崇尚文化的血脉,诉说着牟定人继承传统而又创新文明的骄傲。

画阁晚霞飞,犹记将军龙虎帐;

茅阳春雨润,还听百姓说丰功。

——王玉寿

这是王老先生的《天台三清阁联》,楹联中的“将军”说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家、军事家肖克将军。三清阁位于县城北4公里处的天台中学校内,原为一道观,始建于明万历47年(1619年),具有研究明代古建筑和牟定县历史沿革的重要文物价值。1936年4月15日,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牟定时,肖克将军率领红六军团在三清阁设立指挥部,并在阁中住宿。当年红军战士们曾在此与牟定彝族群众欢跳左脚舞,并在此播撒了革命的火种,不少青年人加入了红军队伍。如今,阁上还悬有肖克将军所题写的“三清阁”匾额。三清阁总面积527.4平方米,被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1999年,被中共楚雄州委、州人民政府列为爱国主义主义教育基地。

龙川东去,浪淘尽千古英雄,甚流传武侯平南驻茅州;

狮山玉矗,血染成万载丰硕,更铭刻红军长征过牟定。

——谢有义

肖克将军率红军经过牟定,驻三清阁,唤起了牟定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热情。三清这段光荣历史,将永远激励着牟定后人。

牟定,还有着悠久的塔文化,县城南北各有一塔,两座塔把牟定文化和中原文明紧紧地联系在一起。

南塔对北塔,城在中间夹;

东有校场坝,西有庆丰闸。

这首小诗以牟定县城为中心,对牟定县城及周边环境作了地理上的座标定位。诗中的南塔在县城东南6公里罗旗屯村后磨盘山顶,原称“文明塔”、“文昌塔”,因居县城东南部,且因县城北有白塔,两塔方位对应,因有“南塔对北塔”之诗句,后人遂将“文明塔”称为“南塔”。南塔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(1704年)。据记载,牟定,古称定远,传说因定远县当时多年科考无人中举,后来定远县长请地师勘测,选定县城南的狮山(现名塔盘山)建文明塔(又称文昌塔),文明塔建好当年,就有一人考上举人,后来考中者逐年增多。道光四年(1825年)重修,后倾塌,光绪十九年(1893年)又重修。今仍存。塔高15米,为9级正方锥体形石砖塔。

白塔在县城北2.5公里白塔村原双龙寺(今为白塔小学校)内。始建年代不详。后倾塌,明天顺元年(1457年)修葺,万历元年(1573年)重修。民国元年(1912年)又倾圯,民国13年(1924年)又重修,今仍在。高13米,为石砖结构9层正方锥形塔。

塔尖似笔,倒写青天一张纸;

明月如镜,直照龙川九曲湾。

塔,是一种神秘的文化,体现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,也是一种人类想沟通天地的载体。牟定的南塔和白塔,一座高耸于大山之颠,一座在静立平坝村落。一高一低,一南一北,这一布局,是否还有其他隐意?留给后人猜想。但其最明显的一点是:两塔如巨笔,共同饱蘸牟定千山万水,谱写着牟定人生生不息、积极向上的文明。

 在牟定,说到文明,不得不提一座让人很陌生的古建筑,那就是中屯的字库。

 一纸一笔当惜敬,一点一画写我心。

蘸来寒暑千秋墨,献于夫子试点评。

——页之川

这首名为《题中屯字库》的诗,说的是古代读书人敬惜字纸的传统。古时读书人对每一张纸都很敬重,惜纸如金。特别是自己练字或写文章的纸半点都不能乱扔。写过字后,即使是废黜的纸片,也要好好保存起来,到了一定的时候,放到一个指定地点焚烧,而这个地点须是一处圣洁而庄严之所。有文人就建造一塔型建筑,专门焚烧练过字的纸,这种建筑,被称为字库。

在牟定县中屯,就有一座字库,位于牟定东北角的中屯村委会杨凹子村,距牟定县城20公里,修建于光绪十三年(公元1887年)。

中屯字库,是牟定人尊重文化的见证。清道光三十年(1850)年,牟定白马山圆通寺举办书院,书院分文武两科。传说当时杨凹子有一户姓杨的人家有两个儿子,自幼聪明过人,勤奋好学。时值秋天,他把两个儿子送到了圆通寺书院上学。兄弟两寒窗苦读,极欲奋进,三载后,分别被书院授予文举和武举,满誉而归。归来的那天,全村人欢欣鼓舞,杨氏人门庭大彩,为庆贺两兄弟学有所成,全村人踊跃募捐,有钱的出钱,有力的出力,在村子对面的田园中修建了字库。

当时的字库用土基砌成,字库有汉族建筑的传统形式,又有古塔建筑的风格特点。它逐层收拢,渐迭而上,造型独特,结构严谨。

在字库的底部是一个长方体的基础。它高3米,左右宽2.4米。正对着村子的一方开有一扇拱形的门洞。拱门高1.5米,宽1米。拱门里有一个直径0.5米的圆洞,深3米有余。在拱门里,就是焚烧有字的纸用的。烧过之后,纸灰就落入洞中。

中屯字库建成后,中屯人崇尚文化的气氛日益浓厚。每年八月二十七孔子祭日,全村人都要去字库前祭拜孔子。祭孔活动颇为庄重,全村人恭恭敬敬地依次在字库前站立,由一位村里的长者手捧一书,默诵祷词,参加祭礼的个个叩头膜拜。接着,全村人把一年积攒下来的写过字的纸放在字库里烧毁。一刹时,字库面前烟雾弥漫,人头攒动,祷告声声,庄严肃穆。烧完纸,人们把带来的贡品,供奉在字库面前,再由长者揣着酒碗,领着全村人沿字库走一圈,走的时候像读书人的样子一样凝神静思,口中念念有词。这样,祭拜活动告一段落。之后,人们杀鸡宰羊,全村人一起吃喝,谈家常,叙情谊,说些祝福娃娃的话,祝福他们家的娃娃读书用心,以后知书识礼,长大学有所成。

2006年1月,为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物,中屯人自发组织,踊跃捐款,共捐人民币71000元,在不改变原有样式的基础上修建了字库。新修的字库,蔚为壮观,各种雕塑、彩绘,各具形态,呼之欲出,生活气息浓厚,更增添了字库的神韵。

古代文人敬惜每一片纸,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传统。牟定人民多年来就有这样的传统。不防,你也在读书写字之余来祭拜祭拜孔子,把练过字的纸放在这儿,“蘸来寒暑千秋墨,献于夫子试点评。”——也让孔老夫子来给你点评点评。

 

 

本类最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