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味腐乳乡

作者:普顺尧 日期:2016-02-21 来源:牟定县彝族文献资源库点击:3062  字号: 手机:

扫描微阅读

普顺尧 

     腐乳,俗称腌豆腐。自古以来,豆腐是中国的一道特色菜,全国各地都会做。把豆腐变成腐乳,也不是一件难事,然而,为什么只有牟定的腐乳风味这边独好?

天赐千年甘泉水

   在牟定县城北4公里处,有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小集镇——天台。这里有传说中诸葛武侯南征时中军帐的遗址诸葛寺,因此这里又被称为军屯。天台小镇的街道虽只1公里多长,但从明清以来,这里就非常繁华。街上车水马龙,店铺林立。天台街的繁荣得益于天台豆腐,而天台豆腐的闻名,还得从天台街附近的一口井说起,这口井叫石羊井,井水清澈透明, 清凉甘甜,四季不断,就是这口石羊井,使天台的豆腐出名,也使牟定腐乳声名远扬。

   关于这口井,有这么一个传说。相传三国时,诸葛亮率军南征,士兵在行军途中大片病倒,诸葛亮非常着急。就在他一筹莫展时,士兵们忽然发现一只白色的山羊在大军前跑,士兵便追逐,然而追至一口井边,白羊突然消失了,士兵便取井水喝,井水入口,便觉心清气爽,生病的士兵也因喝了该井泉水而痊愈,蜀军军威大震,一战而大胜,诸葛亮大喜,并为此井赐名为“石羊井”。很多文人为此写下了不少诗文,明朝诗人王廷爵《石羊奇踪》诗曰:     

 万亩平田一秋色。清泓沸沸涌甘流。

当年苏老今何在?遗下仙羊久不收。

石羊井水能治病,这虽然只是个传说,但是,石羊井水的确好喝。后来人们发现,用石羊井的水做出的豆腐味道更加甘美。

     石羊井水又源于何方?源于化佛山。化佛山距牟定县城17公里,是滇中佛教名山之一。化佛山古木参天,奇树丛生,遮天蔽日,藤树缠结,千姿百态,谷幽涧深,溪水潺潺。由于生态环境好,千百年来,从山上流下的山泉清澈见底。据专家测试,化佛山泉水里含有钙、镁、钾、铁、锌、硒等十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,化佛山属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,水质达一级标准。而石羊井的水属化佛水系,其水质与化佛山的水是一样的。千百年来,幽幽化佛泉水滋润着牟定人,得天独厚的优质水,也为牟定人留下了:“化佛山泉来当家,牟定腐乳甲天下”的美誉。

 

帝王点化授秘方

    豆腐的制作工艺是如何传入牟定?在神奇美丽的化佛山上,民间还有这么一个传说——

400多年前,一胖一瘦两位僧人到牟定县城郊一农家化缘,农家走出一老人,拿出半升黄豆给两位僧人,并说家里没有什么可吃的了,就有点黄豆。瘦和尚念完阿弥陀佛后,问老人这黄豆怎么吃,老人说可煮吃,炒吃。胖和尚又问,可还有其他吃法?老人说没有啦。瘦和尚微微一笑,说这黄豆是好东西,可做成豆腐。怎么做?瘦和尚对胖和尚说,你教教他们做吧。老人大喜,请他们到家中,胖和尚就教老人做豆腐,豆腐做成后,老人非常感激,问两位僧人从何而来,两位和尚不答。在老人的再三请求下,瘦和尚吟了一首诗:    

草莽藏金豆   化为白玉花

真龙游四海   佛本是吾家

说完,俩位僧人飘然而去。老人不识字,却记住了僧人的诗和做豆腐的方法。把黄豆做成豆腐的方法传开了,和尚的诗也传开了,当时的文化人士发现,诗中暗藏“化佛”二字,——告诉老人,两位高僧来自化佛山。这诗中“草莽藏金豆,化为白玉花”表面说的是把黄豆做成豆腐,内中还隐藏着什么深意呢?而“真龙游四海”中的“真龙”是谁?“佛本是吾家”又是何意?一读书人吃了老人卖的豆腐,听了老人故事,恍然大悟:这“真龙”应该就是建文帝。靖难之变后,建文帝削发为僧,东躲西藏,颠沛流离,几番辗转,来到牟定,藏身于化佛山中。而此时明成祖已崩,明宣宗已登基多年。建文帝却早已看破红尘,一心一意皈依佛门。原来这瘦和尚就是建文帝!老人大惊。然而当老人挑着豆腐来到化佛山去感谢建文帝时,建文帝又不知所踪。“草莽藏金豆,化为白玉花”——曾经藏身于草莽的“金豆”也变成了洁白如玉的豆腐——曾经位居九鼎的帝王早已变成了吃斋念佛的高僧。

这位自称“真龙”的云游高僧飘然而去了,而做豆腐的秘方却留在化佛山脚下,留在了牟定。

厚土毓秀独恩赐

 牟定豆腐好吃,除了水质外,还有两个重要因素,一个是清凉的气候,一个是独特的制作工艺。

牟定县城,东边是郁郁苍苍的五老峰;西边是白云绕顶的化佛山;南边是天然屏障会稽关。由于整个坝子在群山环抱之中,四周的大山上绿树成荫,山涧里流泉如玉。整个牟定坝子土地平旷,村子星落棋布,水网交错,阡陌纵横。牟定坝子平均海拔约1758米,全年气温在1度到28度之间,年平均气温17.4℃。年平均日照时间达2120小时,这里冬暖夏凉,气候宜人。多年来,牟定坝子就是滇中优质稻米、黄豆、油菜等农作物的主产区。独特的气温、日照、空气湿度等自然因素,为牟定人制作优质豆腐和上乘腐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几年前其他县曾到牟定,高薪聘请一位姓李的做腐乳师傅去做腐乳,李师傅很高兴,然而,到了外县,他用同样的原料,同样的配方,同样的制作工艺,做出的腐乳却怎么也无法与在牟定做的相比,李师傅只好又回到牟定,留下一声长叹:

非我艺不精,天地有私心。

同样锅炉灶,腐乳出牟定!

原来是苍天和大地有“私心”,对牟定这方的灵山,这方的秀水,这方的太阳,这方的空气情有独钟,特恩赐牟定天下一流的豆腐、也赐予牟定一句话——牟定腐乳甲天下。

俗话说:世上有三苦,读书赶马做豆腐。对于做豆腐的艰辛,牟定人——尤其是做豆腐的牟定人真可谓感同深受。几百年来,牟定人形成不畏劳苦,起早贪黑做豆腐的传统。

在那没有机械设备的年代,石磨,是天台人做豆腐的主要工具之一。几百年来,在那星斗满天,玉兔西沉,人们还沉浸于美梦的时候,天台的家庭豆腐作坊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。

上百家小作坊,相继传来不紧不慢的磨豆腐的轰隆声,这声音,近听如雷,远闻如歌,在牟定县城边上幽幽奏鸣着。伴随着汩汩冒出的豆浆和四处溢散的清香,这独特的石磨奏鸣曲一奏就是几个世纪。

经过几道工序,最后点浆,像变魔法一样,黄豆变成了豆腐。

几百年来,天台人的豆腐挑子走遍牟定的山山水水,村村寨寨。天台人做豆腐的经验和技艺也传遍了牟定。

优质的水源,清凉的气候,独特的工艺,牟定人有了优质的新鲜豆腐:四四方方,堂堂正正,洁白如玉,清香袭人。

经过自然发酵而霉变后的豆腐,可谓“败絮其外,金玉其中”。扑鼻生奇臭,入口品异香。牟定人有了优质的臭豆腐。

牟定腐乳万里香

据史料记载,腐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。早在公元5世纪魏代古籍中,就有腐乳生产工艺的记载,北魏时期的古书上就有“干豆腐加盐成熟后为腐乳”之说。据有关人士考证:牟定腐乳的生产少说也有400年的历史,毋庸置疑,腐乳的制作加工是中原饮食文化传入牟定的结果。然而,牟定人又对这一传统腐乳的制作工艺进行创新和改良,并不断发扬光大,制作出别有风味的牟定腐乳。而油腐乳的加工制作确是牟定人的特创。这也正是拥有腐乳之乡美誉的重要原因。千年以来,白酒是做腐乳必不可少的配料之一,上世纪60年代,牟定县食品加工厂曾经做过腐乳,然而,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,酒的度数很低,价格却很高,很多时候甚至没有白酒供应,腌制腐乳的酒经常短缺。能不能换一种配料代替酒呢?喜欢异想天开的牟定人,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腐乳配料短缺问题。

大家都知道,腌制腐乳前一定要把所有工具清洗,不能让腐乳沾半点油分子。腌制时,大家都“谈油色变”。用菜油腌腐乳能行吗?他们把晾晒后的臭豆腐加上食盐、辣椒、花椒等配料,并大胆地把酒换成菜油,经过多道工序后,放入陶缸腌制。几个月后,当他们打开陶罐,腐乳变得:外红内黄,香气扑鼻。品尝一下,顿觉香辣爽口,滋味甘美,不咸不淡,舌滑生津,软而不腻,开胃润肠。

没想到,牟定人的异想天开,使梦想变成了现实——世界上诞生了第一罐用菜油腌制的腐乳。从此,民间也开始生产油腐乳,牟定油腐乳香飘万家。

在上世纪七、八十年代,在那物质匮乏的岁月,腐乳就是孩子们的零食。几个小孩子围着一块腐乳,就是一个有滋有味的童年。

有道是:珍馐富人趣,野味穷者光。既能饫饕餮,更可佐酒浆。真可谓造化之间,化平凡为神奇。如今,无论是在农家餐桌,还是在星级酒店的宴席,腐乳都成了必不可少的调味佳品。

牟定县委、县政府高度重视油腐乳产业的发展,将其列入牟定县发展特色经济的战略重点。2003年县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构建“名腐乳之乡”,培强做大油腐乳产业品牌;从2003年到2010年,牟定县委、县政府都把发展腐乳产业列入县委工作重点,把发展“牟定腐乳”产业列入了“十一五”、“十二五”规划。并成立了牟定腐乳行业协会。经过各级政府的扶持和企业自身的努力,各企业都形成了自身的品牌。不少腐乳品牌连续几届荣获“云南省消费者喜爱商品”称号、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,云南省名特优级新产品认证,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。2009年,牟定全县腐乳产量达1100吨,产值达2200万元。2010年,牟定全县腐乳产量达1200吨,产值达2400万元。

400多年来,勤劳、智慧的牟定人民没有辜负大自然这份特别的恩赐,收下了“牟定腐乳”这份独特的厚礼,开拓创新,让这份厚礼发扬光大。如今,腐乳之乡——牟定,正乘着科学发展的春风,腐乳产业日益强大。牟定腐乳产品不仅在县内畅销,在楚雄、大理、丽江、昆明等地州市畅销,而且在四川、重庆、贵州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苏、浙江、上海、北京等地都开辟了广阔的市场,受到消费者的广泛青睐。真正实现了“牟定腐乳甲天下,香飘神洲进万家。”

 

本类最新